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视窗 > 工作机构 > 关工委 > 正文

五大连池市关工委 倾心尽力 组织协调 努力做好关爱留守生工作

更新时间:2016-08-31 10:43:31点击次数:8853次
 

倾心尽力  组织协调

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五大连池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五大连池市位于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9874平方公里,总人口34.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农业人口16万人,其余为所辖农场人口。全市11个乡镇(含莲花管委会)、93个行政村、6个社区,基层关工组织151个,其中基层关工委14个,关工小组137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强力推进,全市有4.6万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全市现有留守儿童1924人,其中乡镇中小学校留守生1058人,市内中小学校留守生622人,留守幼儿244人。

按照省、市关工委的要求,在市委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们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为关爱救助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青少年的重点来抓,不断创新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解难事,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健全组织,协调配合,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

1、构建工作网络,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领导、关工委主任担任组长,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教育局长担任副组长,市总工会、妇联、团市委、心连心促和谐办公室,农业局等部门和各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设在关工委和教育局。基层关工组织全部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我们强化基层关工组织建设。近两年,选配乡镇、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3人、调整学校、社区、行政村常务副组长27人。各级关工组织都有专人负责关爱工作。建立“五老”关爱团143个,516人;城乡中心学校、社区建立家长学校26所,所在单位关工组织积极扶持和支持,较大的促进了家长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市三级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织和工作组织健全完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纳入《五大连池市儿童发展纲要》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按市委的要求,自2013年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困难家庭,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其中联系对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市委书记王锋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市委常委会议、市委全会和有关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和要求全市各部门、单位各级群团组织和关工组织必须倾心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2013年王峰书记带领工会、团市委、妇联、农业局、劳转办、太平乡等27个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和太平乡的35名留守儿童去大连探望和慰问留守儿童父母,让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凝聚亲情,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慰问演出。这件事广泛的收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市关工委为加强对工作的指导,重视调研工作,前后组织开展8次全方位调研活动,形成关爱农村儿童工作调研报告和论文40余份,一些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志民同志,通过开展调研针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提出并由主任办公会决定;2015年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年活动;携同新闻媒体采访、录制、宣传,10名优秀“五老”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的先进事迹。这两项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入开展。关工委副主任张贵发通过调研撰写的《关于加强留守生教育管理的思考》、《浅谈“五老”在关心下一代中的优势和作用》和《应对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几点思考》分别在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2、整合关爱资源,拓宽工作渠道。一是积极倡导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市关工委在每次全市的“双先”表彰会上,每年召开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都积极倡导全社会要重视关心、关爱、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并在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年活动中向全社会提出倡议。2015年调整了关工委成员单位,使成员单位由原来的29个增加到38个,并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在关爱救助以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在市委领导下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充分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关工组织、群团组织、涉农部门,充分调动人力资源,为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资源共享、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形成“四位一体”关爱工作模式。我们实行包村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四位一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确定1名包村党员干部、1名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和“五老”、1名村两委成员、1名学校教师做为关爱、帮扶和联系对接人,并统一印制连心卡,发放到留守儿童手中。设立乡与村、学校与家庭(监护人)连心电话,便于与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和日常联络。各乡镇筹措资金,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12个,每个服务站都设置了办公电脑和亲情电话。三是整合“五老”资源。近几年,在农村“五老”进城陪读、养老和从事工作的逐年增多、留村“五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市关工委采取多项措施,挖掘“五老”潜力,整合“五老”资源,基本保持了“五老”队伍的稳定,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五老”资源,全市现有“五老”1286人,其中农村900人,城镇386人,分别占70%30%。整合“五老”资源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针对农村“五老”队伍的实际状况,重新划分“五老”年龄段;调整不适应的聘请年龄相对较轻的;组织动员进城“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特别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3、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爱氛围。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国务院《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关工委及时进行集中学习、讨论,并要求各级关工组织都要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和《意见》中提出的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市关工委协同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等部门和新闻网络媒体,以市委开展的“心连心、促和谐”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利用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三是培养、树立、宣传典型。市关工委会同市电视台亲临村屯、社区采访10名优秀“五老”关爱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逐一在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市引起深刻反响。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二、丰富载体,开展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寓教于爱、寓教于乐的关爱活动,全市留守儿童100%受到了关爱服务。

1、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年”活动。在全市各级关工组织中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年”活动。成立了以市委主管领导、关工委主任为组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教育局、市妇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活动中,各级关工组织,城乡“五老”和社会各界为留守儿童捐助帮扶资金115万元,捐助学习、生活物品3500多件,帮扶留守儿童583人。五大连池市万特房地产开发公司捐款10万元,帮扶200名特困、贫困学生和留守生,为他们完成学业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各社区关工组织,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了“自尊、自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入不法场所,不近不轨人群”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留守儿童从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在开展活动中,关工委老干部报告团为中小学校学生作专题报告6场,受教育的中小学生15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400余人。中小学校关工组织请司法部门的同志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专题报告8场次,受教育的中小学生1200余人。

3、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由于多数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较父母亲自管理要宽松得多,因此,他们是比较“自由”的;但他们的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为解决好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全市中小学校关工组织要求让优秀学生和与留守生朝夕相处,比较亲近的同学结成“一帮一”队子,开展“手拉手”结队活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都有一个能讲心里话、能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地方,使他们尽量消除父母远离后形成的孤独感。

4、开展帮扶解困送温暖活动。我们采取多项措施,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一是充分发挥关工委成员单位在关爱留守儿童的作用。团市委积极争取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扶贫资金50万元,援建太平乡广发银行希望小学,全省5个由广发银行援建的留守儿童“快乐亲情屋”的项目全部落地五大连池市,项目资金36万元。市妇联争取省专项资金2万元,扶持了团结乡留守儿童之家,为贫困留守儿童争取帮扶物资19万元;在市关工委倡议下,市总工会、教育局等成员单位捐助筹集资金120万元,救助贫困留守儿童1687人次。三是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全市各级关工组织中有650名“五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390名“五老”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多帮一”帮扶对子、参加“四位一体”关爱帮扶活动。团结镇关工委组织120名五老在青少年、留守儿童中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做专题报告65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800多人次;乡村关工组织和“五老”对30名贫困留守儿童捐助帮扶资金2万余元。太平乡关工委组织52名“五老”对刘福才、姜姗、赵子悦等125名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做到了关心到位、爱心到位、热心到位、精心到位,在思想上、资金上、安保上都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关心,让他们感到亲人就在身边。青山街道办党员干部和6个社区关工小组的32名“五老”筹集帮扶资金5万余元,为留守儿童和贫困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几年来,全市“五老”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做出的突出事迹1000多件。兴安乡老教师王春志主动担负着清河村留守儿童夏慧志同学的就学通勤。四年如一日,时而用摩托车、时而用自驾面包车载着这个孩子行驶在清河村与兴安学校相距5公里的乡村公路上,坚持不懈地解决着今年11岁的夏慧志小学生的交通难题。他的这一关爱行动和坚韧不拨的精神受到全乡干部学、校师生和村民的广为赞誉。夏慧志在王老师的热心帮助下,解决了上学的最大困难,每天使他心情舒畅,无忧无虑,学习成绩逐年提高,现已成为全班的优秀学生。

5、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一是提升素质;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近年来,市关工委统一部署、精心安排、普遍要求学校、社区、村屯关工组织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活动中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和开展“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活动为载体,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在青少年和留守儿童中开展爱的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开展歌咏、书画、诵读、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选好载体,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启发留守儿童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和班级是个温暖、温馨、友爱的大家庭。使他们思想上进、学习进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二是提升文化素质:实施“学习成绩提高工程”。全市各中小学校普遍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近两年来,各中小学校对留守学生全面实施了学习成绩提高工程。特别是对学习落后的留守儿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开展活动,全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现已有58名学习落后的留守学生改变了学习后进的状况。三是提升健康素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和身体健康活动。中小学校、幼儿园和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谈话室”对留守儿童实行谈心日制度、家访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心理、生理健康讲座40余场,对近百名留守儿童心理和身体健康咨询,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困惑方面问题136个。各学校、社区和行政村关工组织采取了一些办法,开展了一些活动,着力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有关适应项目的体育比赛,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体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教育,注重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

6、开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召开法治报告会、座谈会、讲座、专题宣传等形式开展校园、村屯、社区以“三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1500余场次。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学法、遵法、守法意识普遍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二是深入开展创建未成年人社区、学校、村屯零犯罪活动。全市成立了以市委主管领导为组长,关工委、政法委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全部选配了由派出所长、司法所长兼职的法制教育副校长;全部设立了校园警务室或治安室,实行“一校一警”,全市派驻民警21人,强化了对校园周边及中小学校学生上下学主要路线的巡逻防控,确保了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周边都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市、乡关工组织会同公安、司法、文化、教育、工商等部门开展整治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活动,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目前,中小学校、社区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在留守儿童中未发生违法犯罪案件。三是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6项,较大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权益。学校、社区、村屯关工组织全部设立维权热线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切实维护留守儿童权益。

三、务求实际,因地制宣,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使其缺乏父母关爱、缺乏行为管教、缺乏亲情交流。由于“三个缺乏”问题的形成,继而在一些留守儿童中产生了“五失”现象,即: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学习失教、监护失控和安全失管。工作中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开展关爱救助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和各级关工组织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对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管理工作常态化。

1、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市关工委明确要求乡镇、教育、街道关工组织,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委的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负起关爱、救助、教育、管理的责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应对、统筹考虑、认真解决关爱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市关工委建立完善了各项制度。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意见》、《留守生学习帮扶制度》、《留守生管理责任制》和《留守生课余生活制度》并印发各中小学校。青山街道办关工委制定了《社区关工组织对进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办法》、《社区关工组织对进城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办法》和《社区关工组织对进城“五老”发挥作用的具体办法》,并以党委文件发至各社区。为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问题,我们协同教育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在全市推行“代班家长”制度。早在2010年,市关工委就向全市推行新发镇为留守儿童建立“爱心妈妈”辅导站的做法,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全市通过开展为留守儿童做代理家长活动,已为383名留守儿童聘请了“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兴隆乡关工委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组织领导制度、谈心交心制度、家访制度、亲情联系制度、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制度、留守儿童家校互动制度、关爱留守儿童激励制度、留守儿童基础信息等八项制度。如:他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激励制度中规定,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奖”,专项奖励责任心强、教育管理成效突出的“五老”代理家长、校外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同时,对表现好、进步快、学习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也进行评选和表彰奖励。

2、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市关工委明确了成员单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主要由教育、妇联、关工委、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工作相互协调,开展活动联动互动。在近两年,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十余次。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留守儿童关爱年”“心连心,快乐成长”“情系春蕾,爱暖连池”等具有时代性、适应性、实效性的活动。由于市、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健全,保证了这项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市委市政府在《儿童发展纲要》提出的“属地管理,分段负责,层层落实”的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3、建立保障工作机制。市关工委2005年建议市政府,设立了市属学校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每年由财政出资3万元,民政出资1万元,用于资助市属学校的留守生和贫困生。1200多人次得到救助,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了一定贡献。各乡镇按市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各中小学校为留守学生减免书本费、杂费,取消了留守儿童寄读费;每年筹集一定经费用于留守儿童入学和开展关爱活动,从物质上给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保障,全市现已建立标准化寄宿学校6所,其中农村3所、市内3所,优先安排留守生住宿,减免留守生的住宿费。全市在加强留守儿童保障工作机制建设中,近年全市共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和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提高了留守幼儿入园率,现在全市留守幼儿入园211人,占留守幼儿的86%。在加强关爱设施建设中,设立亲情电话160部,视频聊天电脑75台,添置了一大批文体活动器材,保障了亲情沟通的畅通和课外生活的丰富。

4、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市委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关心下一代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市关工委开展创建“五好”关工组织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青少年工作做不到位的,不能评为五好关工组织。我们在关爱、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工作中培养典型,总结交流经验,召开表彰会。全市每三年召开一次关心下一代工作双先表彰会,近几年有12个先进基层关工组织和24名“五老”在关爱弱势群体、特殊群体青少年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表彰奖励。市关工委每年开展一次关爱标兵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有36人受到省、黑河市和市关工委的表彰。在开展读书状员、道德楷模、孝老爱亲模范等“五个十”活动中30名优秀“十大员”8名留守生受到省黑河市和五大连池市关工委的表彰。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关心、关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各级关工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务求实效,开拓创新,真情牵手,为留守儿童擎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